东汉末年,外戚专权。外戚,皇帝的母亲、后妃的亲族。同样都是亲戚,为什么叫外戚?
戚现代解释是因婚姻联成的关系。亲戚,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。
古代却不是这样,戚字只是亲的意思。凡是和我们有血缘关系都叫做戚。我们的血缘是父母两方面的,父亲的父母和母亲的父母,父亲的兄弟姐妹和母亲的兄弟姐妹。但是从父系家庭成立以来,父亲一方面的亲属和我们是一家人,母亲一方面的亲属却是两家人。夫妻之间,妻是住在夫家的,夫家就是妻的家,妻的家却不是夫的家。凡在家庭团体以外的人,古人都于其称谓上,加上一个外字,以示区别。所以母亲的家族,都称为外家。母亲的父母亲,称为外祖父母。
外戚二字,正是这个意思,就是指不是一家的亲属。单用一个戚字或用亲戚两字,则是指一个家族以内的亲属。
古人对于血缘有关系的人,亲情浓厚。后世人却淡薄了。世人都说,这是古代的人情厚,后世的人情薄。其实不是这样。亲密的感情,是从共同生活中来的。古人则不然,当时交通不便,一个部族和另一个部族,往往不相往来。有关系和互相接触的,都限于部族以内。古代同部族之中,大部分是有血缘关系的人。
人类因为血缘的关系,有一种特别的天性,血缘相近的人,伦理上应当感情深厚,于是有国有家的人,也就特别重用自已的亲戚了。
亲戚分为两种:一种是父系时代自已家里的人,后世叫做宗室。一种是母亲家里或妻子家里的人,后世叫做外戚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