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民族的记忆,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变得模糊。我们的祖先通过一个个神话故事,连接了过去与现在。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,而这些神话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半神般的英雄人物,他们不仅聪明机智,勇猛无敌,还常常能够从天而降,斩妖除魔。比如巴比伦神话中的吉尔加美什、希腊神话中的赫利克斯、日本神话中的大穴牟迟神等,都是这种英雄形象。而在中国上古神话中,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英雄人物就是羿。
01
《括地象》中的记载说:羿五岁时,跟父母一起去山里,停在树下等待蝉鸣,想要捉蝉,但蝉鸣一响,所有蝉便一起飞走了。于是他们就放弃了捕蝉。羿是在山中长大的。当他二十岁时,开始学习射箭。等他学会了射箭,他抬头望天,感慨道:我将射四方,箭射到我的门口就停。于是,他射出的箭穿过了山川大河,最终落在了自己家的门前。就这样,羿在山中长大,凭借着箭矢的指引回到了家乡。
羿非常擅长射箭。《山海经》记载,羿原是天神,帝俊赐给他一把红色的弓和白色的箭,命他下凡拯救苍生。那么,这位英雄在人间做了什么事呢?《淮南子》列举了羿的七项功绩:
第一项是斩凿齿于畴华之野。凿齿是一种怪兽,长着三尺的牙齿,手持盾牌,羿在畴华的野地将其斩杀。
第二项是杀九婴于凶水之上。九婴是一个九头的怪兽,它的声音像婴儿,既能水下生存,又能飞行,九个头有九条命。羿射中了九婴的九个头,最终将其彻底消灭。
第三项是捉大风于青丘之泽。大风是一种非常凶恶的鸟,翅膀一振就能刮起大风。传说中,羿用一根绳子系在箭尾,一箭射中大风鸟,然后用力拉住绳子,将其打成几段。
第四项最为著名的功绩就是射落十日。《山海经·大荒南经》中记载,东南海外有一个地方叫做羲和之国,那里有十个太阳,轮流照耀世界。一天,这十个太阳突然决定不再轮流值班,而是一起出现在天空。结果,人间的温度暴涨,生灵涂炭。帝俊派羿去解决这场灾难,羿一箭射下了九个太阳,剩下一个太阳才恢复了秩序。
第五项是杀猰窳。猰窳是天神烛龙的儿子,他被复活后变成了一个凶兽,长得像牛,身体是赤色的,头是人脸,脚像马。因为它对民众造成了巨大威胁,羿将其斩杀。
第六项是斩修蛇于洞庭。修蛇能吞噬巨象,还能吞人以增强自己的力量,羿将其杀死。
第七项是捕封豨于桑林。豨是一只极为贪婪的大猪,肆意破坏,最终被羿斩杀。
02
羿斩杀凶兽,射下九日,成为了真正的英雄,而关于他的情感生活也常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。《天问》中有提到羿与河伯、雒嫔的故事。河伯是黄河的神,他是一位多情的神,而雒嫔是雒水的女神。羿与河伯都深爱着雒嫔,二人因此展开了争斗。河伯化身为白龙,在水边游弋,而羿见状用箭射中了他的左眼,最终获得了胜利,也赢得了雒嫔的芳心。
然而,羿的爱情故事中更为人熟知的是与嫦娥的传说。《淮南子》记载,羿在山中打猎时与嫦娥相识,两人一见钟情,结为夫妻。尽管神话中,羿最终死于徒弟逢蒙之手,但事实上,他并不是像传说那样草草地死于自己徒弟的手下。更有文献指出,羿死于桃棓。桃棓是一种桃木大杖,古时巫师多用此物施法,或用以伤人或驱鬼。由此看来,羿的死可能与巫术有关。
在很多文献中,羿并没有被称为后羿,而是直接称为羿,因为羿和后羿是两个不同的人。前者是天神,后者是历史人物。
03
古籍中关于羿的称谓包括夷羿、仁羿、后羿等。《左传》、《楚辞》和《吕览》都称羿为夷羿。夷在古代指的是东方的一个部族,活动范围大致在今天的河南汲县。羿是夷族有穷部落的首领,当时的部落首领被称为先后,如周的祖先叫后稷,夏的祖先叫后启。因此,后羿这个名字很可能是由本名羿和代表首领身份的后字结合而来。
根据《世本》记载,夷族姓妘,属于祝融八姓中的妘。由于羿是夷族有穷部落的领袖,他很可能是火神祝融的后代。
后羿与羿被认为是同一个人的原因之一,是他们都擅长射箭。《说文》记载,羿,帝喾射官也。而《春秋左传正义》则提到羿之先祖,世为先王射官,因此帝喾赐给羿弓矢,使他成为司射。
后羿曾代替夏朝治理民众,但后来他开始不再理政,沉迷于打猎。他的部下寒浞曾想娶后羿的纯狐为妻,于是合谋杀害后羿,寒浞自立为王。然而,寒浞最终被夏朝的臣子靡和有高氏所杀,寒浞的两个儿子也被少康所灭,结局并不美好。
关于后羿和寒浞的记载非常稀少。这个事件只在《左传》和《楚辞》中有所提及,在先秦两汉的典籍中几乎没有记载。这可能与华夷之观有关,后羿是东夷有穷部落的首领,属于蛮夷,因此他的代夏行为被视为谋反,这也使得这段历史未被大规模记载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