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着,赵构就又筹划了第三次北伐,但是,在北伐的过程中,赵构有了新的想法,在他想来,如果迎回了“二圣”,他们之间的关系,势必将陷入动荡,所以最后决定放弃北伐,将岳飞用十二道金牌招了回来。而岳飞对于取消北伐的行动,感到非常的不解,回来之后岳飞“生气了!”,选择了回家归隐,以此来表示自己的不满。
而关于这个问题,赵构其实相当远比岳飞复杂,在赵构看来,此次岳飞在朱仙镇大捷之中,以500百精兵打败金兵10万,这样的岳家军已经越来越强悍了,如果再次进行北伐,待岳飞占领北方后,岳飞是否还受到他的控制,这让他非常担心。再者,岳飞“任性”不是没有先例,早在前几年,岳飞就因为争取兵权的过程中,这么干过,那么未来还会不会这样做呢?在他想来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。
所以,在取得大捷之后,宋高宗认为,北方边患已经得到解决,剩下了不再是安全问题,而是如何处理武将做大的问题。“黄袍加身”的事情,他的祖先干过,他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出现在自己身上,所以将岳飞紧急招了回来,并解除了岳飞、韩世忠等将领的军权。这次,面对岳飞的“小性子”,赵构没有妥协,君臣之间的信任遭到了巨大的破坏,这为岳飞在之后成为“弃子”埋下了隐患。
二、岳飞是交易的筹码
随着北方战争的胜利,南宋在于金国的谈判中,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。但是赵构,由于在早年一段时间,曾经以质子的身份,在金国待了一段时间,对于金国的军事实力,比较了解。俗话说“无知者无畏”,但是赵构却是非常清楚地知道金国的强大,所以在他看来,想要击败金国,不现实也不可能。所以在取得一定优势后,就主张“和平谈判”。
除此之外,还有另一方面的问题,就是当时金国扣押着徽钦二帝以及赵构的亲生母亲韦妃,在其得知宋微宗死亡之后,不由的担心起自己的母亲来。所以在之后的谈判中,就提出了“今立誓信,当明言归我太后,朕不耻和,不然,朕不惮用兵。”
金国在面临战争失利的情况下,也不愿再动刀兵,但是既然赵构已经将自己的底牌透露了出来,金国自然愿意乐享其成,所以就答应了金国的要求,但是金国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“必杀飞,始可和”,对此赵构选择了默许。
三、稳固内部朝政
宋朝建朝之后的政治格局,一直就是文强武弱,用文人控制武将,这是宋朝能够稳固皇权的原因。但是在南宋初年,为了应对北方的威胁及各地的农民起义,权利架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,武将在朝堂之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。这激起了文官集团的集体反抗。
文官集团期望尽快结束战争,以此来扼制武将权利和资本;所以出现了武将主战,文臣主和的局面。而随着北方局势逐渐的稳定,文臣的反抗力量得到极大释放,内斗也就变得越加尖锐,而这就是岳飞被冤死的直接原因。
当然,作为帝王的赵构,在面对这种理念的选择之时,也没得选择,如果选择支持武将,那么势必会出现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,武将占据主导,势必冲击文官集团的利益。
而赵构之所以能够登上帝位,靠的不是武将,而是文官系统,打击文官不就是打击自己吗?所以他没得选择,只有坚定的选择站在了文官一方。无论从稳固朝政,安抚文臣,还是为了达成交易,岳飞是他必须要除掉的对象,所以这才是根本性的原因。
客观而言,赵构并不是昏君,恰恰相反,他有着极高的管理能力,具备帝王应有的政治素养。在其接受了金国的条件之后,岳飞的死亡就已经被“定案”,但是在宋朝无故斩杀大臣,这是一种忌讳,也是不被民众接受的事情。
所以,赵构需要有个人来协助他完成这个任务,而文官集团作为武将集团的对立团体,非常符合;而文官中的秦桧与岳飞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冲突,所以他选择了秦桧。
对于这一点,赵构其实看得非常清楚,在他看来,秦桧具备三大优点。
首先,秦桧是金国的代言人,这是天然的优势,“背锅”最佳的人选。
其次,秦桧有着强烈的个人动机和意愿。岳飞反对议和,并且将矛头直接指向了秦桧,这让他们的关系,变得异常紧张,所以,秦桧为了报复岳飞,抓到时机,必会愿意置岳飞于死地。
最后,秦桧是文官集团的领军人物,与岳飞为主的武将之间不可调和。岳飞作为武将集团重要的代表人物,在战争年代,权利得到了极大的扩张,这严重威胁到了文官集团,并且已经出现了干预政治的倾向。
比如对于战或和的事情,在宋朝年间,武将何时会有话语权。这就是对文官集团最大的挑战,所以势必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。秦桧作为文官集团重要人物,势必会发起毁灭性打击,岳飞首当其冲。
所以才会出现,岳飞下狱后,虽然民间呼声很高,但是内部朝廷大臣,却悄无声息,更无任何求情者,甚至武将之中,也仅仅韩世忠询问了下冤情,之后也就没有了之后。
宋朝的朝堂,自此,又恢复到了文强武弱的格局。赵构借秦桧之手,打击了武将集团;借秦桧之手完成了对金国的交易,稳固了皇权;最重要的一点,他得到了以文臣为主的地主阶级的支持,限制住了武将新兴贵族的崛起,这对南宋的发展有极大的作用。
但从个人感情而言,实在很难认可赵构这个人,这就是古代典型的君主高于一切,君主利益高于一切,帝位高于一切,帝王的个人生活高于一切,帝王的亲情也高于国家利益、正义。帝王要的是愚忠而不是岳飞的精忠报国,所以,岳飞成为一个被赵构选择的抛弃者,是一个维护朝政的工具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