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50年代的諾貝爾
1833年10月21日,诺贝尔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,父親為發明家和工程師伊曼紐爾·諾貝爾(Immanuel Nobel,1801-1872),畢業於斯德哥爾摩皇家技術院;母親為卡罗琳娜·安德烈尔特·諾貝爾(Carolina Andriette Nobel ,舊姓Ahlsell,1805-1889)[1]。兩人於1827年成婚,育有8个孩子,諾貝爾為家中四子。可惜其父母離婚後生活艱困,只有阿弗雷德及另外3位兄弟存活,聰穎的阿弗雷德也只能短暫進入小學。
1837年,父親獨自前往俄羅斯圣彼得堡經商,並在獲得成功後于1842年舉家移居。在那里,他的父亲开始研發“鱼雷”(torped)。诺贝尔進入貴族學校,掌握了流利的英文、法文、德文、俄文。[2]诺贝尔开始师从研究化学的俄罗斯教授尼古拉·尼科来维奇·齐宁。诺贝尔18岁时去美国学习了四年化学,期间为约翰·埃里克森工作了一小段时间[3]。
1850年,前往巴黎花了3年的时间向硝化甘油發明者阿斯卡尼奥·索布雷洛學習。索布雷洛認為硝化甘油受熱或受壓力時穩定性差、容易爆炸,以此堅持拒絕使用。1859年,他的哥哥魯維·艾馬紐(1831年-1888年)接管了父亲的产业。等诺贝尔返回瑞典后发现他的父亲的工厂已经破产,便投身于研發炸药,主要是如何安全的生产和使用硝酸甘油炸药。但1864年9月3日,一场大爆炸发生在斯德哥尔摩的工厂Heleneborg,造成5人死亡,其中包括诺贝尔的弟弟艾彌爾。
最初的诺贝尔文学奖于1895年制定,这是源于诺贝尔当时写下的遗嘱,奖金来自于他的大部分财富。自1901年,该奖项已授予许多杰出的先生和女士,他们的杰出成就表现在物理,化学,医学,文学和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层面。
虽然诺贝尔一直未婚,但他的传记作者指出,他已至少有过三段恋爱史。诺贝尔的初恋是在俄羅斯帝國和一个名叫Alexandra的女孩,但这个女孩拒绝了诺贝尔的求婚。 為了管理全球業務,他搭乘馬車巡視全球業務,一次他到維也納後,以五種語言在報紙上徵求助理,應徵的求職信中,有一封也同樣以五種語言回信,這位應徵者名為貝爾塔·馮·蘇特納。面試後,諾貝爾對貝爾塔傾心,但恨不相逢未嫁時,貝爾塔已有婚約。1876年,貝爾塔·馮·蘇特納成为诺贝尔的秘书,但仅仅过了短暂的时间。蘇特納就别嫁他人。虽然蘇特納与诺贝尔相处短暂,但直到诺贝尔1896年逝世,蘇特納仍然对诺贝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,包括让他决定设立诺贝尔和平奖。她不断的推动世界和平,最終於1905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。
诺贝尔的第三段爱情是一个漂亮的女孩索菲·赫丝,她也在维也纳。他们互相联络长达18年之久,还互致信函,诺贝尔称她为“诺贝尔的夫人”。他逝世后,为他撰写传记的作家Evlanoff把他的信件锁在设在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学院,并得到了妥善的保管。最近的一次公开露面的时间是1955年。
Kantha说“诺贝尔有着丰富的创造力并有过人的天赋,他有着多国语言的技能。尽管缺乏正式的中等和高等教育,诺贝尔仍然熟练运用六种语言:瑞典语,法语,俄语,英语,德语,意大利语。他还有文学技能和会撰写诗歌。但一直到诺贝尔垂危的时候,他唯一的剧作才得以付印。可惜的是,他的作品被认为是“诽谤滋事、亵渎神明”,诺贝尔过世就几乎全都被销毁了,只有区区三份得以幸存。直到2003年,首部幸存版才在瑞典出版。除了瑞典语外,这部戏剧还没有被翻译成其它语言,包括英语。
诺贝尔逝世後安葬在斯德哥尔摩北墓園(Norra begravningsplatse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