咬:一种比性行为更「心理亲密」的动作|正经科普

咳咳,我们就这个话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,发现虽然都自诩老司机,但在聊起 "咬"这个话题时,还是会觉得很害羞 ,这种感受是在我们聊起传统的性交时也没有过的。

今天,我们也想开诚布公地跟大家聊聊 「咬」——

(PS. 为了避免文章被☐,本文会全程使用“咬”,辛苦大家分开阅读!)

(PPS. 写完这篇我快不认识“咬”字了)

咬,人们是怎么看待的?

对一些人来说, 咬根本不是性。Ta们把咬看作是“边缘性行为”,只要双方没有发生“纳入式/插入式性行为”,那么就不构成真正的性行为。

一些年轻人甚至将咬视为一种“禁欲”形式,将咬作为性的替代品,认为咬后自己仍是“处”的(在美国也被称作“technical virginity”)。

另外,研究还发现,非伴侣咬对男性和女性来说确实有着不同的意义(Patrick & Lee, 2010)。在随意的、没有承诺的关系中进行咬,男性和女性往往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情感结果。

与男性相比,女性进行随意的咬常常感觉被性伴侣利用,同时她们也报告了更少的快乐和满足,更低的性自尊,更多的焦虑和对性行为的罪恶感。

甚至,还有一些人会认为,自己与伴侣之外的人咬,是和出轨发生性关系有明显区别的——

cr. 图源网络

然而,对有一部分人来说,非伴侣咬是不可能发生的。在ta们的价值观里, 咬是远比纳入式/插入式性行为更亲密的事情。

亲密关系的亲密性(closeness),正是由“与别人在一起做会觉得恶心”的事来体现的。而咬,正是这样一种行为。无论是咬还是被咬的人,都需要完完全全将自己最隐秘的一面展示在对方面前。如果没有全然的爱和信任,做出这样的行为意味着很高的未知风险。

并且,有的人认为咬是一种纯粹为对方付出的行为。当一个人给对方咬时,ta自己不会从这种体验中得到任何生理上的、实质的东西。这表明,ta只在乎对方的快感,并愿意为了对方的快乐而付出,这是需要爱来作为出发动机的。

维多利亚米兰创始人Sigurd Vedal说, 咬是一种终极的关于亲密、欲望和信任的行为。

咬的意义,心理学是这样看的

与人们的看法相比,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咬的意义更深刻。

作为成年人,社会要求我们保持礼貌和体面,学会隐藏自己的脆弱和不堪,掩饰自己的欲望和饥渴。我们无法在满足社会期望的同时,显露我们的真正面目。

而性,便成为了我们连接真实自我最直接的出口,将我们短暂地从社会价值的“肮脏-圣洁”二元对立中解放出来,和最真实的自己合二为一。

我们竟然同意并张开自己的嘴——面部最应该被尊重器官——热情地迎上对方最“肮脏“的、最隐私的部位,这象征着完全的心理意义上的接受。

咬意味着我们将完整的自己毫无保留地暴露在另一个人面前,包括社会认为是私密的、肮脏的一面,随后得到热情的、支持性的回应。

这种对于真实的、甚至是丑恶的自我的肯定性的呼应,能够让伴侣之间忠诚的纽带越来越牢固。并且因为这种行为往往是不能向公开世界呈现的,因此我们会觉得彼此建立了隐秘的庇护所,让两个人感受到融为一体的亲密感。

不仅如此,咬在进化意义上,还能够提高受孕率、降低出轨率。

研究发现,女性在伴侣射精不久后达到性高潮时,会保留更多的精子。也就是说,男性通过在射精后为女性咬,使女性达到高潮,可以提高受孕率(Pham et al., 2013)。

因为女性的性高潮已经被证明会导致子宫收缩,“这将把精子进一步拉进生殖道”。这项研究解释了为什么对女性咬在进化上可能是有益的。

心理学杂志Evolutionary Psychology《进化心理学》上的一项研究,也试图深入研究男性为女性咬的科学和进化原因(Pham et al., 2013)。

Oaklan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对243名处于异性恋关系中的成年男性进行了调查,结果发现,男性为女性咬是“保留配偶策略”的一部分,即提高她对关系的满意度,从而将出轨的风险降到最低,强化彼此的亲密关系。

关于咬的误解与真相

误解:相比于插入式性交,咬更不容易感染疾病。

真相:许多性传播疾病(STD)及其他类型疾病都可以通过咬传播。

生殖器、肛门和直肠性病都可以通过咬来传播,同时,口腔或喉咙的感染也可能传给生殖器及其周围(CDC, n.d.)。

可以通过咬来传播的性病包括衣原体、淋病、梅毒、疱疹、HPV(人类乳头瘤病毒),和艾滋病。如果涉及肛门,那么还会包括甲型和乙型肝炎、肠道寄生虫、和肠道细菌(CDC, n.d.)。

除此之外,医学研究发现,一个人一生中咬伴侣的数量越多,咬年龄越早(<18岁)、咬强度越高(短时间内多个性伴侣),以及在其他性行为之前咬,都会增加患HPV相关口咽癌的风险(Johns Hopkins Medicine, 2021; Drake et al., 2021)。

虽然有些骇人听闻,但为了安全起见,还是建议大家在咬时正确使用无润滑液的咬避孕套。

不过,只要有性生活,就有患性病的风险。毕竟,杜绝性传播疾病的最可靠方法就是禁欲。

误解:给别人咬的人不会爽,是一种纯粹的奉献行为。

真相:给对方咬的人也会享受其中,咬和被咬只是不同形式的快乐。

很多人可能都不理解为什么有的人愿意主动给伴侣咬,因为对于给予的一方来说,这个过程只有辛苦,没有生理上的愉悦。

但事实并不是这样。

许多人享受取悦伴侣这件事本身,感受对方因为自己而兴奋,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。而性器官往往被认为是一个人身上最脆弱的部分,性兴奋也是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刻之一。主动给对方咬的人,不但不是被控制,反而是掌控者(Duncan, 2020)。

“对我来说,咬的动机很纯粹。我现在不需要刺激,我只想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。你的呻吟和颤抖,就是最好的回报。”

误解:既然咬是亲密的象征,对象不愿意给我咬,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关系存在问题。

真相: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偏好,有些人就是不感兴趣——这完全没问题。

即使我们在前面说了如此多关于咬的好处,但请记得,咬仍然只是进行性行为的其中一种方式,一种选择。我们要记住,性不是义务,不是可以从别人那里命令的东西——除非对方喜欢。

如果你真的很想要给对方咬,或者想要对方给你咬,可以更加坦诚地与对方沟通,了解对方的顾虑和喜好。

但即使是性开放程度很高的人,也有可能不愿意咬(不论是给予还是接受)。不要仅仅因为对方不愿做某件特定的事,而过分质疑对方或者你们的关系。每个人在性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喜好,不同人对不同形式的性行为的接受程度和看法也不尽相同。

总之,性不应该是我们必须做的事,而应该是我们想做的事。

以上。

其实学会建立、维持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,相信是大多数人人生中都会遇到的命题,这其中需要掌握很多心理能力,比如如何建立关系、如何判断伴侣是不是对的人、如何度过倦怠期、保持新鲜感等等,在这里向你真心推荐由专业心理团队研发的 「人生必修课:掌握100种破局思维」。

这 门课程会带你从本质上了解亲密关系发生的过程,以及在过程中如何化解种种难题。此外,课程还覆盖了除亲密关系外,自我成长、生涯发展、家庭生活、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,共6大人生中最重要的议题,科学提升43个底层心理能力,轻松掌握100个心理学知识,收获80个实用心理学工具,搭建起系统全面的自我成长体系。

而且,这可能是市面上性价比最高的课程,或许都能去掉“可能”。市面上大部分199元的自我提升类课程,都只有短短十几节课,并且只能覆盖到1-2个知识体系。而「人生必修课」,一次性为你提供系统的100节课,覆盖人生最重要的6大主题,并且依然只要199元。

高回报:平均每节课不到2元钱,收获一个改变你的新认知!

易坚持:每天只需10分钟,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在线学习!

能应用:不是枯燥的知识点教学,融入大量生活案例,学到就能用到!

点击下方加入课程,每周一前固定更新7节,总计100节。

和我们一起用100天改变自己。

References:

CDC. (n.d.). STD Risk and Oral Sex-CDC Fact Sheet.https://www.cdc.gov/std/healthcomm/stdfact-stdriskandoralsex.htm

Chambers, W. C. (2007). Oral sex: Varied behaviors and perceptions in a college population.Journal of Sex Research, 44(1), 28-42.

Drake, V. E., Fakhry, C., Windon, M. J., Stewart, C. M., Akst, L., Hillel, A., Chien, W., Ha, P., Miles, B., Gourin, C. G., Mandal, R., Mydlarz, W. K., Rooper, L., Troy, T., Yavvari, S., Waterboer, T., Brenner, N., Eisele, D. W., D’Souza, G. (2021). Timing, number, and type of sexual partner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oropharyngeal cancer. Cancer, 127(7), 1029-1038.

Duncan, J. (2020, Feb 20). The Psychology of Fellatio: You Might Be Suprised at What Motivates People to Give Oral Sex.https://medium.com/sexography/the-psychology-of-fellatio-f2494a5c1a5b

Johns Hopkins Medicine. (2021, Jan 14). Behavior Surrounding Oral Sex May Increase HPV-Related Cancer Risk.https://www.hopkinsmedicine.org/news/newsroom/news-releases/behaviors-surrounding-oral-sex-may-increase-hpv-related-cancer-risk

Tolman, D. L. (2012). Female adolescents, sexual empowerment and desire: A missing discourse of gender inequity. Sex Roles, 66(11–12), 746–757.

Uecker, J. E., Angotti, N., & Regnerus, M. D. (2008). Going most of the way: “Technical virginity” among American adolescents. Social Science Research, 37(4), 1200–1215.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