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初听歌曲、揭示古诗
1.播放范唱,学生聆听。
师:同学们,今天林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,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,歌曲中唱到的是哪一首古诗呢?
生:游子吟。
师:是不是这首古诗呢?让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,咦,电脑中的古诗被一层魔法给蒙住啦!需要同学们来擦除这层魔法,谁来当这个小小魔法师呢?
2. 蒙层功能,揭示古诗。
(学生擦除蒙层)
二、朗读古诗、感悟诗意
师:古诗游子吟由唐代诗人孟郊所写,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来读一读这首古诗,并与同桌一起交流“游子”、 “意恐”、 “寸草心”、 “三春晖”的意思。
1.学生自由朗读古诗,交流诗意。
A、运用倒计时功能计时一分钟,学生自由读古诗。
B、课堂活动,知识配对。
学生做知识配对游戏,将两组正确的答案连接在一起。
3. 随乐朗诵《游子吟》
师:你们瞧,一位老妈妈正在油灯下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服,那一针一线缝的是那么认真,也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,让我们带着这份爱,随着音乐深情地、有节奏地来读一读这首古诗。
A.随乐朗读,课件动画根据音乐节奏逐字出现古诗内容。
B.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感觉朗读重复的诗句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”。
三、学唱三四乐句,感受诗与歌的韵律之美
1.聆听歌曲,画旋律线。
师:作曲家又会用怎样的旋律来表现这两句重复的诗句呢?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,一边聆听一边来画一画歌曲的旋律。
(白板软笔功能画旋律线。)
师:通过画旋律线,我们感受到了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?
生:连绵起伏的。
师:起伏旋律线就像母亲手中饱含着爱的长长丝线,更像是难以割舍的母子之情。
2.教师弹琴范唱
师:请你们再次聆听老师唱一唱最后两句重复的诗句,听一听有两个乐句在旋律、力度、情绪方面有什么不同?
第一乐句旋律起伏大,音高一些,情绪更为激动,第二乐句更为平缓,力度稍弱一些。
师:诗是音乐的内容,音乐是诗的表现形式,重复的一句话,却有着不同的旋律,当音乐由激荡转入平缓,诗句中那对母亲的爱,也由瞬间的发问,回到久久的沉淀。
3.听唱旋律
师: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两句旋律,你们演唱的旋律就藏在老师的手势里。
师生合作演唱。指导生唱准唱好长音。
师:刚刚同学们演唱的是这三个长音,谁能将这三个音符送到正确的房子里呢?
(学生做超级分类游戏)
4.加入倚音
师:林老师也想来唱一唱,请你听听有哪些小细节的变化。
小小的倚音就好像妈妈牵着你的手,紧紧的握在一起,唱的时候要快速的滑向长音。
5.演唱歌词
A.加入歌词演唱。
B.对比演唱。
教师示范两种演唱方法,指导学生用连贯的气息、有感情地演唱。
师:请你们聆听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,哪一种唱法更能让你感受到细腻绵长的母爱呢?
第二种运用连贯的气息,柔美的声音,深情地演唱。
C.学生演唱。
四、小结
师:深情柔美的旋律,富有韵律的诗词,让我们在诗与歌中感受到了母爱的绵长悠远,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诗词与音乐相得益彰的韵律之美、情感之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