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熟这些地名故事,你知道几个?

山不算高,但山出有名,巷子不深,但每一条都有故事。闲庭信步,江湖从容。常熟,就是这样的江南。

虞山

说到常熟,总是绕不开这座山。对于大多数常熟人来说,这绵延的青山仿佛亲人一般,从出生便卧于眼前,常年相伴。这座山便是虞山。

虞山因商末古公亶父次子虞仲让国南来建勾吴,去世后葬于此而得名,素有“十里青山半入城”美誉。

剑门

剑门位于锦峰,是虞山中部最高处。传说为吴王夫差试剑所劈,是“虞山十八景”一景,称作“剑门奇石”。

拂水岩

拂水岩是一面数丈高的陡峭山崖。山崖如壁,豁然中开,一股山泉临崖直泻,称拂水涧。

桃源涧

桃源涧又名桃花涧,明代有“桃源八景”之称。旧时涧两侧遍植桃树,落英逐流而下,银波斑斓,称“桃源春霁”。

福山

福山本名覆釜山,又称釜山,因为形状像覆釜而得名,后人取其谐音,称福山。

焦尾泉

焦尾泉位于虞山东南麓石梅读书台后,取义于东汉蔡邕的焦尾琴。

尚湖

这依偎在虞山脚边的湖,就是尚湖,又名西湖。尚湖因商周之交,太公姜尚为避纣虐,隐居虞山,常在此湖垂钓而得名。

昆承湖

与西湖相对应的,是位于常熟古城东南的东湖,也就是昆承湖。昆承湖,由昆湖和承湖连融而成,又名隐湖。

琴湖

琴湖原名湖圩,据记载,琴湖在春秋时是一片沼泽地。唐宋时始开塘筑圩,防洪泄水,形成湖泊。明清时,湖圩地区水网交织,渔民聚居,湖上舟帆片片,蔚成胜景。时称“藕渠渔乐”。

琴川古运河

琴川古运河是旧时运粮的通渠。那时从虞山东南麓流出七条溪流,横贯城区,流入运河,犹如古琴上的七根琴弦,人们就取其形意,将这运河命名为琴川河。

由于年代久远,多已人为湮塞,仅第六弦和第七弦尚存部分水道,称六弦河、七弦河。

淼泉

淼泉旧称庙前、虹桥庙前,今属古里镇。因旧时境内地势低洼,河网交织,遇大水时田园就会变成水塘,烟波浩淼,又因有三鼎足的清水圩、古断圩、大段圩,取谐音和地名,改名为淼泉。

莫城

传闻,春秋时期吴国著名冶匠干将、莫邪夫妇在此处铸剑,这个地方被叫做剑城,后人为纪念莫邪,剑城就改成了莫城。

冶塘

晋末南朝时期,当地的金属冶炼已经非常发达,并逐渐发展成集镇,又因其紧邻官塘,故称冶塘。

梅李

梅李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两位武将。据《重修常昭合志》载,五代时吴越王钱镠遣将梅世忠、李开山到此屯兵,以防江北南唐之兵,居民依军成市,遂合二将之姓以名其地。

东张

东张名字的来源也与驻军有关。传元末张士诚驻军于此,张氏族人随军南下,经商务农,定居于此。因居民中张姓者居多,遂改名为张家市,又因为在县境以东,被人们习惯性称为东张。

言子巷

“文开吴会,道启东南”,后人为了纪念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中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,就把他居住过的小巷取名为言子巷,现以和平街为界,分为东、西言子巷。

醉尉街

在言子巷东边,东门大街南侧,有着这么两条街巷,它们的得名都与“草圣”张旭有关。张旭初仕为常熟尉,因喜酒,人称醉尉,他居住过的地方,就叫醉尉街。

洗砚池

在醉尉街南面的那条街,叫洗砚池,因张旭挥毫后,常在那里洗砚而得名。

紫金街

在言子巷的北面,有一条紫金街。街南段东侧为明宣德年间监察史章珪的住宅,也称章家角。他的三个儿子都中进士,名播乡里,所以取“封金紫衣”之意,将其居所的街巷命名为紫金街。

青果巷

青果巷位于常熟古城中部,曾是明代忠烈公蒋钦的居住地。蒋钦在担任南京御史时忠直敢谏,深受百姓爱戴。因“敢谏”与“橄榄”音近,“橄榄”又名“青果”,故人们将他居住过的小巷命名为青果巷。

君子弄

君子弄位于古城南门外,因明弘治八年(1495)举人吴寅而得名。吴寅为官清正,己不言功,人咸德之,好事者提其门曰“君子居”。后人就以之名弄。

阁老坊

阁老坊位于古城南部,因弄内有严讷所建的阁老坊而得名。

菜园弄

在西言子巷北侧的小弄,因旧时有菜园,所以就叫菜园弄。

鸭潭头

护城河东岸的东皋园,废弃后变农民的养鸭之处,于是叫做鸭潭头。

四丈湾

在元和塘下岸,河面宽广成湾,有老街仅四丈余,因此叫做四丈湾。

东面店弄、西面店弄

磨面店东面的叫东面店弄,西面是西面店弄。

北仓弄、南仓弄

常熟还有一些地名与粮食有关,因粮仓设立而得名,如北仓弄、南仓弄等。

青龙巷、白虎弄

还有与风水研究有关的,例如青龙巷、白虎弄等。

五福街

还有一些地名,则彰显了时间与人民的幽默感。五户家因街内有周、归、李等五户人家居住而得名,后来人们传着传着,就成了五福街。

引线街

引线街应为隐仙街,因街东端的隐仙坊、隐仙桥而得名,流传到后来就变成了引线街。

秀崖弄

秀崖弄原为绣鞋弄,后因音近更名为秀雅弄,不知是谁“拷贝走了样”,口口相传中,就变成了秀崖弄。

午桥弄

乌桥旁边的这条弄堂,理应叫乌桥弄,也许是因为吴方言中“乌”“午”发音相同,最后就成了午桥弄。

箩行街

江南多船,除了造船厂外还有制橹、修橹的作坊,橹行街就因多橹作坊而得名。但因为街上也有卖箩筐、篮子的竹器店,经过讹传,就变为了箩行街。

呼啸而过的高铁拉近了常熟与周边城市的距离。

金达路、汇龙路、常昭路、兴隆路,一条条康庄大道,展现了常熟对历史的传承与跨越。

古城东面的文化片区培文路、汇文路、凯文路、敬文路旁学校林立,延续着常熟的文脉。

这些娓娓道来的地名故事,是常熟人的宝贵遗产,也是靓丽的文化名片,让更多人了解常熟历史,感受常熟地名文化的独特魅力!